”
撰文/viki
哈喽,小伙伴们~这里是书委会助理、努力输输入和输出的Viki。今天跟着Viki一起来种草书单吧~
”
开始吧~
2月羊羊书舍在春节期间发起了#共读一本书#读书跨年活动,共有30位小伙伴参加了此次活动,一起趁着假期读书。
抓住2月的尾巴,2月28日书舍以“共读一本书”为主题开启了此次线上读书会,由3位主讲人抛砖引玉,引领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云围观昨晚的线上读书会吧~
1.
《中国文化课》
余秋雨
这本书,作者一共准备了30年,讲了近堂课,获得多万人次收听。所以与它所囊括的内容与价值相比,它是薄的、也是轻的。
这是一本受众很广的书,总有一个篇目适合你。如果不知道目前入手哪本书,不妨看看这本书。相信它一定能陪伴你度过每一个珍贵的人生阶段~
哥布林说,朋友来家里做客,翻看几页就读得津津有味,还差点被顺走,足以看出这本书的魅力。接着他带领我们回味了中国四大文明古国、诸子百家、古代各朝代等核心内容以及他对书中印象深刻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聊了对“闯红灯”对思考,让小伙伴们如重读《中国文化课》般受益匪浅。
大虾君说:“个读者心中就有个哈姆雷特。”她结合自己看创造,切实地谈到余秋雨先生说的“文化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中“集体人格”的感受,从一档综艺中,也能显现某一群人的集体人格。
2.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这是一本哲学家叔本华写于年的晚期著作。带你彻底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从而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享有幸福人生。
作者在书中这么写到,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他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
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大象说,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心灵鸡汤。但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虽然知道,但却很难做到。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每个阶段也会有快乐。我们要学习活在当下,不纠结于过去于未来,尽量做到知行合一。
乘风破浪的姐姐说,她在图书馆读了几页后,马上就下了单。她说从书中学习到要减少欲望,往外寻不如往内寻。她准本把这本书放在床头,经常重读,因为每次阅读,都能戳到她内心深处。
看完这本书,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新的思考,从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别样幸福。
3.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这本书是由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的博士写的书。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Skye说,这本书对她来说是一本工具书,她带着痛点(初入职场,该如何更好地沟通)读完,收获颇多,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实践。从这本书里也链接到了两本书《好好沟通》和《复原力》。
Skye看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她把书题拆解成非暴力和沟通,围绕这两个角度做了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前者强调主动,后者强调被动。虽然结果都是要做某件事,但过程和心态却大不一样。所以,她总结,生活中难的不是事情,而是人。
果粒橙则从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使用非暴力沟通都有效。而且中国人与西方人有表达差异,我们不会直抒胸臆,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鉴别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哥布林说,审视别人的同时,也要审视自己。不让别人陷入暴力之中,也不让自己陷入暴力之中。
共读一本书对谈结束,果然“个读者心中就有个哈姆雷特”,跟大家一起聊同一本书的感受很奇妙:
为什么有的细节我没有注意到?
为什么TA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事情?
为什么TA能从反面去思考和论证......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娓娓道来~
那么,我们3月21日“春日花花读书会”继续聊天咯~
以上
自律成长读书群
前位立减元优惠价/年
等你一起自律成长
扫码即刻加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