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复制链接]

1#

《马戏团》电影海报,年

当经济下行来临时,人们会购买对其可用资金影响较小的商品,于是别墅、汽车等大额消费项目就被放弃了,但口红、香水这类廉价而使人愉悦的消费反而逆势飘红,形成了经济现象中的“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既然能助推化妆品行业,那么文化和艺术能在经济衰退时从中获益吗?口红效应在文化领域是否也能发挥作用?

经久不衰的口红效应

年10月29日,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当天股市暴跌,美国处于一片哀嚎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沉寂趋冷,很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当时的口红却卖得极好,销售额增长了25%。

汤姆·韦塞尔曼(TomWesselmann)《StudyforMouth,8》,纸上丙烯,26.2×35.2cm,年

汤姆·韦塞尔曼《Smoker,1(Mouth,12)》,布面油画,.6×cm,年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年。“9·11”事件使得国际投资者和普通民众对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感增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滑。但经济衰退不一定代表着所有产业的崩盘,雅诗兰黛前董事长伦纳德·劳德(LeonardLauder)在分析市场需求时发现,年秋季,美国的唇膏销售额增长了11%。为此,他提出了“口红效应”(Lipstickeffect)一词,以凸显经济衰退与口红销售量上升之间的相关性。伟恩·第伯(WayneThiebaud)《EightLipsticks》,凹版彩色印刷,17.7×14.9cm,年当经济低迷期到来时,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购买口红,是因为经济越不景气,他们越需要心理慰藉和放纵。作为消费者负担得起的奢侈品,口红能使人们更加自信美丽,它不贵,却能让人打起精神。

伟恩·第伯《LipstickRows,fromSevenStill-LifesandaRabbit》,丝网印刷,12.7×58.4cm,-年

汤姆·韦塞尔曼《StudyforStillLife,61》,纸上丙烯,56.9×76.2cm,年

然而口红并非时时都表现良好。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口红销售额却并不理想。欧美国家的口红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美国的口红销量甚至下降了近7%。从表面上看,“口红效应”理论似乎遭受了挫折,但如果将口红视为“感觉良好”的小商品的代名词的话,这一理论依然成立。伟恩·第伯《TiePile》,布面油画,50.8×61cm,年其实自年以来,随着对“口红效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