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而不凡
《怎样选材》
课堂实录
设计缘起
我一直在思考“照片故事”写作研究,一定要仅限于拍摄的照片吗?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就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无法在写作指导上伸伸胳膊、动动腿了?一定要照片吗?难道图片不行吗?影片不行吗?
我上网搜索:一部电影有多少张照片?有一个结果说,电影的一秒钟正常是24张,一分钟就是张。如果一部电影两个小时,那就至少需要张照片合成。虽然这个结论,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没办法去确定是否准确严密,但我窃喜的是“照片故事”写作研究完全可以拓展到视频影像。
据此,我选择了一则简短而感人的广告《母亲的勇气》来进行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学习并运用怎样选材的方法。
1、选材准确且有详略
2、选材真实且有意义
3、选材细致且有个性
4、选材新颖且有感悟
课堂实录
一、跟着镜头中的“小人物”,学习选材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看一则广告视频。
(播放广告《母亲的勇气》)
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生:我被这位母亲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通过旁白我了解到这位母亲,63岁,第一次出国,不会英文,没人陪伴,一个人独自飞行3天,历经了3个国家,飞行了3万2千公里。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旅程就被一个平凡的老妇人完成了,她不平凡的勇气让我震撼。
师:是的,我也有相同的感受。这则广告所要传递的勇气、坚韧和爱,是完全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年12月4日深夜,台湾民视记者萧惠芬在洛杉矶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阿嬷,也就是蔡莺妹的原型徐莺瑞。只因阿嬷少填了一张入境表,便被机场工作人员带进了询问室,不懂英语的徐莺瑞,最终得到了站她身后的萧惠芬的帮助。如萧惠芬网络日志中所言:眼前的这位,原本我以为“很俗”的阿嬷,其实是一位为了探视女儿,带着小抄,换了四班飞机,闯了半个地球的“勇敢的台湾阿嬷”!所以这位同学的震撼来自于选材的什么特点?
生:选材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师:只要真实就可以了吗?这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广告之所以感人,因为它成功诠释了一位母亲的勇气、坚韧和爱。
生:我认为选材不仅要真实,还要有意义,有价值。
师:很好!我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则广告印象深刻的镜头,猜一猜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镜头?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在机场奔跑的镜头,还有她一路奔跑,跌倒,再次奔跑的镜头。我想导演是想体现这位母亲的坚韧。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洗手间涂口红,母亲应该是一个讲究的人,但是为了去照顾女儿坐月子,竟然在卫生间用毛巾简单的擦洗,就着水龙头喝水,蜷缩在机场的椅子上休息。导演的这些镜头就是想突出一位平凡母亲不平凡的爱。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重复了这位母亲拿着女儿和孙子照片的镜头。导演想表达母亲的爱。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中草药被被拿走的崩溃,那种爆发性的崩溃,正是体现母亲的勇气。
师:非常棒!看来导演安排的镜头都是非常准确地体现出了母亲的精神。其实这位母亲跨越千山万水去照顾女儿的整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为什么导演没有选择以下材料?(见投影)
(屏显)
1、去之前的准备:收拾衣服、中草药、照片、毛巾、口红等;咨询他人;办护照;不会英文,请人帮忙写求助纸板……
2、到飞机场:有几个好心人帮助了她;简单吃饭……
3、上飞机:看窗外、吃飞机餐、咨询机务人员、求助于他人……
4、到达后开心,拥抱家人,煲汤……
生:这些材料虽然也能体现出母亲的爱,却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母亲的勇气。或者说虽然有些内容也能体现母亲的勇气,比如办护照、请人帮忙代写求助纸板等,但是与机场陌生的语言环境比起来,机场的环境更能体现母亲的勇气。
生:在机场要强调她的艰辛,有几个好心人的帮助可以忽略。其实那个华裔海关人员就可以作为一个帮助母亲的代表。如果帮助的人特别多,会弱化母亲的勇气。
生:1和4材料太常规化了,不吸引人,不新颖。在机场被拘捕是个性化的经历,不是一般人会遇到的。老师前面也说,这则广告的真实故事就是那位记者帮助了一位被盘问的老妇人。
师:所以我们在选材时要做到准确、新颖而有个性。游离于主题的材料不选,要围绕中心选材。同时尽量选择非常规性的材料,做到选择的材料是自己特有的经历和感悟。
师: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导演的镜头为什么有长镜头、短镜头也有重复的镜头。大家举出广告中的材料分析一下。
生:我印象中的长镜头是母亲在被海关拿走随身带的那包中药材时,不停的反抗,不停地发出尖叫。海关一直在用英文不停地盘问她,直到一个华裔工作人员出现。这一事件是最有利于表现母亲的勇气、坚韧和爱的材料。还有一路奔跑也是长镜头。
生:我印象中有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就是放了三次在飞机上看到的陆地,还有几块外文的牌子,以此来告诉我们这位母亲跨越了三个国家。但这些材料并不能直接反映母亲的勇气,所以导演就一带而过。
师:大家分析的很好,其实这就是我们写作时要注意的详略。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选材的方法。
(屏显)
选材准确且有详略
选材真实且有意义
选材细致且有个性
选材新颖且有感悟
二、跟着文字里的“小地方”,运用选材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镜头,学习了选材方法。现在我们回到文字、回到园子、回到街道,运用选材方法。
师:第三单元写作实践一要我们写某条熟悉的街道。在写街道前,我特别推荐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里的园子,作者选择哪些材料来写园子的呢?这些材料有没有吻合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
师:我们来读两段文字。
(屏显)
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
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
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
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
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屏显)
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
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
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
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
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师:我请同学来说一说作者的选材是否印证了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我先告诉大家,写作本文时,21岁的史铁生,在活到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时,忽地残废了双腿,从此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里有他在特定的人生背景下孤独的呐喊和惆怅的咀嚼。
生:作者的选材是真实的,来自于他对这个园子长时间的观察和凝视,他对园子中的一条小路、一张石凳、一座古钟、一只麻雀都很熟悉。
生:作者用“苍白”“阴晦”“冗长”“取笑”等词准确表达他内心的孤独、苦闷。可见选材的准确。
生:我觉得蓝色标记的景物作者描绘的都很细致,描绘细致的部分是红色标记的。因为这些都是他有着自己独特感悟的事物。
师:我们再次感受到选材要真实、准确、新颖、细致。
师:再来读一读史铁生的一段话。同样写园子,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屏显)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生:我发现了同样写园子,可以写四季不同景物,可以写四季的声响,还可以只写一类事物,比如昆虫。
师:真棒!一眼就看出选材的技巧了。下面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模仿史铁生的文字,写一段话,开头是“为什么我会想到小街呢?”注意运用所学。
(生写作6分钟)
师:我看很多同学写好了,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作品。请其他同学围绕选材的方法点评。
生1:为什么我会想到小街呢?
我曾在那儿骑着自行车追风;
我曾在那儿折过一只纸飞机,坐着风,却坠入了河里;
我曾在那儿吃过一顿顿美味的午餐。
生2:为什么我会想到小街呢?
因为夏天,
可以在银行里乘凉;
可以在桥上听河水潺潺的声音;
可以在晚上听蝉鸣的声音,吹着晚风;
可以听汽车鸣笛的声音。
生3:为什么我会想到小街呢?
因为小街是快乐的。
可以往河水里丢小石子,
可以在商店里进进出出;
早上可以把衣服带到河边来洗;
中午可以买一只烤鸭来吃;
晚上在河边散步。
师:请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写得都很真实,有些细节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只是前两篇没有中心,不知道表达什么感情,所以无法评判他是否选材准确。
生:我觉得有些材料很新颖,比如骑车追风、纸飞机、银行乘凉、打水漂、河边洗衣服等。但是散步、吃美餐这些材料就显得陈旧了。
师:评价得很好。因为我们写的是短句子,所以无法知晓材料是否陈旧。其实看似陈旧的材料,会有新的体验和感悟。比如课内的文章《散步》就是这样的。再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4:为什么我总是想起小街?
在街上我是快乐的。
可以在街上与狗赛跑;
可以躺在河边等大爷的爆米花;
可以躲在菜场与朋友玩乐;
晚上还可以对着天空和花花草草谈论“国家大事”。
生5:为什么我总是想起小街?
因为在街上我是快乐的。
在桥边,听那爆米花的爷爷开炮;
在河边看爷爷钓鱼,结果化身为失足少年,掉进了河里,被爷爷拎起来的时候,满是淤泥;
在菜市场里打水仗,结果全身湿掉了,那时想着用空调外机来吹干。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人是发小,他们做过一样的事:等爆米花和菜市场打水仗。你们喜欢哪种表述。
生:我喜欢那个用空调外机吹干衣服的材料,把儿时的顽皮机灵全写出来了。材料要细致而且独特。但是生4的与狗赛跑,对着花花草草谈论国家大事也很好。
师: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请大家尽量模仿史铁生把材料细节化和新颖化。再看一下其他同学。
生6:为什么我总是想起小街?
大抵是因为那里代我保存着我的童年。
那儿是无忧的,可以静静的等风起,等柳与风共舞;
可以看超市前用一台缝纫机改衣裤的老者仍在一脚一脚地踩着踏板,自在悠闲。
看对面店铺的老板,躺在躺椅上,身旁放着一个收音机,播着*梅戏,旁边立着一杯茶。
手中持着一把旧蒲扇轻摇,摇着摇着就停了。
看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一步一摇地与猫狗嬉闹。
看一对上街买东西回家的老夫妻的影子被*昏拉得很长很长,长到不再相交,愈来愈远,没有尽头。
生7:为什么我总是想起小街?
在那里我能感受到人间烟火气。
早晨,可以提上菜篮去街中心喧闹的菜市场买菜,耳边传来阵阵叫卖声与还价声;
街边,总能看到店家与左邻右舍打牌的身影;
有挂着陈旧照片的老照相馆;
晚上,各店灯火通明,聚满人的酸菜鱼店;
路边的小贩在收拾货物,准备结束一天的辛劳。
生8:为什么我总是想起小街?
在小街我是自由的。
可以在菜籽油店前徘徊,闻闻那属于秋季的味道。
可以和馄钝店老板热情闲聊;
可以在那里吃饼,脆脆的,酥酥的
可以在广场和朋友追逐天上自由的风筝;
晚上可以独自悠然走在大坝上与晚风对唱。
生9:为什么我总是想起小街?
街道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
我可以与早餐店老板在店里谈论有趣的玩笑。她站着,我坐着,美好而融洽;
我可以与理发店老板的女儿穿梭在街道的角落,直到玩的精疲力尽,一身尘土。
我还坐在碧绿的河边,折杨柳,编花环,甚至不满足于装扮自己,还计划着给我的小狗装扮成一位杨柳童子;
春天,柳絮被春风一吹,散落漫天,我在柳絮的伴随下欢快起舞,幻想着自己是一位优雅的公主。
师:同学们的选材真实而鲜活。事实证明文章是自己的好。文章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独特经历,安排好详略,我们就学会了选材。
三、跟着街道里的“小生意”,挖掘选材深意。
师:我注意到同学们写街道时涉及到小街上的很多店铺,有菜籽油店、酸菜鱼店、理发店、早餐店、老照相馆、菜市场、馄饨店、超市……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