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投中如涵思埠有货,赛富基金曹志越网红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03/2018-09-02/1061520.html

最近有人算了一笔账,叫做“李佳琦一条广告费=我10年工资”,大量转发的现象背后,除了惊叹和羡慕嫉妒的情绪之外,更多的则是对这个时代下流量环境的焦虑。

近两年,拼多多、云集相继上市,让稳固多时的电商格局开始重组。社交电商的“余震”还未散去,网红、KOL经济便逆势兴起,除了网红第一股如涵上市,淘宝直播,加上抖音、快手这两大日活过亿平台,也裹挟着巨大流量,在电商变现道路上狂奔。

于是我们看到,前有张大奕28分钟销量过亿,后有李佳琦5分钟卖光支口红,电商新势力短期的穿透性和爆发力,变得极强。

那么,作为网红第一股,如涵凭什么上市?如何看待这波网红经济、直播电商趋势?电商新模式本质上会从哪里产生?

近期,我们专访了赛富基金合伙人曹志越,在近两个小时交流中,这位投中了如涵、思埠、花生日记、有货、洋码头等一批电商独角兽的投资人,为我们深度分享了,他对网红电商、KOL经济,以及新电商趋势背后的独到见解。

口述

曹志越

整理

折原

1、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所有企业都在调整

、,我们投了几个比较大的电商,如有货、洋码头、卷皮、如涵,基本都是APP的形式,当时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用户来的比较简单,大家都在花钱买用户来做GMV。

但到了、年,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从以前的三四块钱,一直涨到七八块、几十块。像有货这种客单价比较高的,从买流量到用户下单,成本可能达到几百块钱。

这时大家才开始考虑复购率、毛利占比。很多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光靠融资去推动销售额,是没法持久的。如果你融资不断,没有太大问题,但当时资本对这种模式已经不那么看好,融资是比较困难的,所有的企业都在调整。

2、如涵凭什么能上市:核心在供应链和流量成本

这波淘汰了一批,但也有一些成功转型了。比如如涵电商,上市时年报是亏损的,但其实过往是盈利的。只不过作为最早淘宝平台上正规的公司,它背了大量合作商税务不规范的成本,而不是业务问题。

如涵最后能上市,是因为:

第一,供应链能力。网红公司最核心的就是供应链,服装产业最大的坑就是库存。传统店面从量到做,到库存再到上新销售,传统供应链周期就是三个月。但淘宝二八原理比较重,必须注重爆款。

所以你一周必须上新十款、三十款产品去试爆款,库存还不能多,不然成本没法控制。怎么试呢?所谓的柔性供应链,说白了就是快速反应。先做小样去试,哪个好就赶紧加单,可能我卖了件,但实际库存只有60件。那没办法,我的发货时间可能要拖一星期,但是必须在这一周之内把剩下的40件做出来。

但你最基本的面料有没有?你的工厂产能有没有?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过去所有服装厂都是以外贸为主,GAP、优衣库、ZARA的任何一个订单,你都能做成千上万条裤子,这才有规模效应。但当你的订单变成50件、件的时候,哪个工场愿意给你做赚不到钱,效率又低的订单。

如涵最早就有自己的工厂,后来还改造了很多小的服装生产作坊。它愿意去投入和尝试,这是它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流量成本便宜。这是它当时候和其他电商最基本的区别,因为网红都有人设,只要我更新微博,粉丝就会被动地收到我的信息。但过去的APP,都是要推送优惠券,有活动你才可能会主动过来。微博上拉一个新粉丝,跟APP拉一个下载用户,这两个成本差太远了。

3、粉丝买人设,这就是“KOL经济”

1)什么是KOL经济?

需要强调的是,如涵的网红跟一般“带货”的中小KOL还不太一样,很多KOL本质上卖的还是品牌货。但如涵的KOL卖的都是特供的设计品牌,张大奕和她的产品是分不开的,如涵的网红就成了一个一个子品牌。

国外有大量的品牌,像Gucci、Prada都是用设计师名字来命名的。当然不是说张大奕能到这个地步,但当一个KOL的人设和她的产品匹配的时候,会自自然然的就能打动他针对的人群。

粉丝买的就是你的人设,你的世界观和理念。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有你这样的人设,那我就会买你的衣服,这是KOL经济。

2)为什么大家都在谈KOL?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谈KOL?所有品牌都会在小红书种草。是因为国内品牌、人群不一样了?是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不一样了?我觉得不完全是。

第一,品牌是比较难做的事情,而且会老化;第二,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更希望有更多个性化的特征,我可能买不起大牌,但要买一些特殊的,适合我的。

以前信息没有这么发达,大家买东西只能到商场,看到什么买什么,最多再看看平面杂志和电视,能投的起平面杂志的都是传统大品牌,所以品牌集中度会很高。

但现在渠道被瓦解了,信息也不集中,全世界的品牌你都能看到。一个新起的小众品牌,在小红书上找几个KOL帮我种草,不会很贵,效果也很好。

品牌永远都在想,我怎么接触消费者?开店是一条,投分众的广告是一条,KOL也是一条。

3)小众品牌的机会来了

为什么小品牌会去找KOL?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中国是缺品牌的,欧美或者日本的品牌集中度很高,年轻人都是直接打开“xxx.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