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倏忽又过一年。除了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回望年,这疫情赖着不走的第二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变异、隔离、解封这些词,口罩也已演化为器官。
普通如我,一个生活在北京的50+家庭主妇,这一年,非常幸运地没有大起大落、水深火热,如果要总结这一年的生活,还是想从花钱入手。
翻看购买记录、银行账单之后,试图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希望它们既能反映出一位北京普通市民这一年的生活形态,也能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有些许的契合之处。所谓见微知著,一滴水里有大海,就是这个意思吧。
文|原版二姐
股市
如果要为我的年选一张年度照片,那么,我选底下这张,构图混乱,字迹潦草。
年2月14日,我和两个闺蜜共度三人完美情人节那天,在北四环融科中心一个牛年展览的留言本上,随手翻到这一页,看到大写加粗的牛市,我拿起旁边的圆珠笔,想都没想就写下了我对年最实惠的愿望,就是茅台股价继续上涨,INWETRUST!
春节之前,茅台股价一度涨到了元,名副其实的大A股王。从新年到过年,那些天真是经常没事儿就买点基金,申购认购都有,百十块钱也算投资啊。
刘擎老师在节目里说过,人啊,经常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再次跌倒。我清楚地记得,在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之前,我几次想到,要不要把所有的白酒基金包括但不限于坤哥管理的大酒庄基金全都赎回来,虽然加起来也没几个钱,但不都说落袋为安嘛。又几次想,再捂捂,还能涨呢。最终,贪婪战胜了其他:它总不能年前火箭式上涨,过了一个年就断崖式下跌吧?结果,它怎么就不能呢?它就能,特别能。
年,我大A在点左右反复扭秧歌,上两步退一步、上一步退三步。身为玩儿闹型基民,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年前买的基金,再一次完美买在最高点,那基本上是——活埋了。
牛市这个东西,就像生活里那些幸福的小片段,身在其中时没有感觉,等有感觉的时候,哎,它不仅来过,还已经走了?
股市的震荡,直接影响了我花钱的胆量。没有预算了,可不是更要谨慎一些。
口红
说到年的消费,首先想到的词就是平和。相对于年局部的报复性消费而言,年老实了不少。疫情刚来时,对无法自由出门、出京、出境的种种不服、不甘、不满,都化作了胡买乱造,如今都已淡化了不少。
年如泄愤般一年买三十多只口红的壮举,年是没有了。其实年买的口红,好多都是购物群里买的mini装。买的时候就想着和闺蜜三个人分。但买的快乐属于我自己。正常人谁一年能用那么多口红啊,一辈子也用不完几个。剩给自己的那些,哪个拿着顺手就用哪个。往后好几年都不用买了。
年全年就买了一只口红,这还是被大数据和商家合伙给算计了。
有天早上醒了看看猫砂的物流状况,不知道橙色软件抓住了我什么把柄,那天给推送的第一条就是这个口红,我手一滑就点进去看了看。那个口红的名字叫walkofnoshame。其实图片颜色啊倒没有多么打动我,但这个名字太打动我了。冯唐不是老说,做人就是要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么,当时就想到了不要脸……往文雅的方向里说,凡事都要先想想是不是我错了的人,太需要noshame一些了。
二手
年最值的消费之一,就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用《人物》的稿费买了一个小戒指。在二手店买的,全新的,相当于专柜的五四折。
之前就惦记了很久,销售小姑娘在票圈发出来的时候很动心。问了一下销售,是全新的,还是我的尺码。这就是赤裸裸地狐媚勾引啊!当时想,冷静冷静吧,五四折也不便宜。然而心里还是惦记。过了一个星期,这个戒指还健在。跟销售说,我去看看实物。销售说,行,您今天来也合适,明天后天各有一个客人约着来看货。结果,到了店里一戴上它就再也不肯下来了……
给自己找辙。这个呢,如果以后不想要了,再出手也能不难地卖出去。再过几天就是生日了,买个礼物给自己,是对过去的奖励,也是对未来的激励——找理由花钱,每个女人都是高手。
在北京,据说三里屯是二手店集散地。
有一天晚上出去吃饭,跟邻座两个陌生小姑娘闲聊,聊到餐厅楼下新开的二手店,小姑娘说吃饭之前刚在那个店买了个2.55,三万二,现在公价六万八。我一边咋舌一边夸,那很合算啊。她说,我这个成色不是很新了,我说,自己喜欢最重要。
其实,能买二手的就买二手的,能有平替就平替,这也能说明个人消费的确是趋于谨慎了,无论是东西还是渠道,有意识地去节省了。以前总觉得费那个时间不值得,也省不了多少钱。其实还是能省不少的。
吃
下馆子依然是生活里很重要很重要的消费。
年吃得最愉快的一顿饭,是在三里屯的一个寿司店,那天板前加上我和家属,一共是六个人,左边是一对闺蜜,右边是一对小夫妻,六个陌生人因为爱吃同样的东西,左一句右一句聊得挺欢。那对小夫妻中的男生,正好那天生日,主厨给他特别做了一个蛋糕,蛋糕上布满了新鲜的海胆。大家集体给他唱生日歌。主厨指着我们跟他俩说,这些都是我找来的托儿。临走时那个姑娘说,谢谢你们几个托儿啊,费用怎么算的啊?我说,你看我们还称职吧?下次还找我们啊,费用就以海胆结。
在北京,很少有这种纯粹因为喜欢吃同样的东西而能自然而然聊天的氛围。所以,饭馆小也有小的好处。
年吃得最值的饭,是每周日我们回去带公公出来吃饭。
婆婆走了五年多,公公87岁了,老头儿现在身体还不错,每天散步,牙也还行,比我爸强多了。所以说,带公公出来吃饭,花多少钱我们都愿意。其实能带公公吃的有限,西餐日料火锅他都不喜欢,又不想跑太远,我们就尽己所能吧,尽量让老头儿满意。亲情无价是不是。
年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是——好馆子越来越贵,动不动人均上千,没什么特别特别重要的日子,真的吃不起了。不过,北京那么大,也还是能有偶尔为之还负担得起、也能吃得不错的餐厅。感谢它们。
养老
翻看购买记录,乳清蛋白粉和纸尿垫是我年购买频次最高的日常用品之二。养老这个词跟我有关系,不是因为我需要养老,而是因为我爸。
我爸卧床好几年,乳清蛋白粉需要加在每天鼻饲的饭食里。纸尿垫更是刚需。跟护工大姐聊过,有一个好牌子的纸尿垫,最贵也最结实,禁拉又禁拽。在我爸需要这些之前,我不知道为老人甚至是失能老人准备的东西,也有那么多的品牌,放眼一望也是俩眼一摸黑,糊涂程度堪比直男买口红。也是在慢慢使用过程中,明白了有些好牌子为什么比普通牌子贵上六七成。别的钱可以省,给我爸,就是要用好的、对的。
说到这儿,想提一句我们的养老相关政策。我爸今年申请了失能老人补贴,必须表扬一下民政有关部门,在网上提交申请,分分钟通过,第二天评估机构就打来电话,预约了上门评估时间,第三天就来了家里,一周之内出具了评估报告,一个月左右补贴就到账了。特别快。
这个失能补贴以前听说是只能用于特定的实体店或特定的服务,现在也有可以使用失能补贴的电商平台,肉蛋奶啊等等都可以直送到家,方便很多。对于有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的家庭来说,每个月的补贴还是挺解决问题的。
除此以外,社会上关于养老这一块,我也体会到了服务的便利和进步。
我爸年5月出院之后,每隔四十五天需要换一次鼻饲管。以前都是请上门服务,但经常很忙,时间没有保证。今年也是听了朋友的介绍,下载了一个医护上门服务的APP,只要提交老人的相关情况,就会有专业护士按照预约的时间上门更换胃管。护士医院,费用方面,医院开出来,走医保即可,上门服务的费用是每次元。当然,医院的要求,更换医院。医院这得多折腾啊。上门服务除了有更换胃管、尿管,还有输液、PICC维护等等。这些第三方平台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每次预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