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于快乐这件事,有这一本书就够了
TUhjnbcbe - 2025/2/24 22:17:00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13723.html

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快乐既泛滥,又缺乏的时代里。

说它泛滥,是因为我们经常把“快乐至上”挂在嘴边,就像TVB的电视剧里惯用的台词:“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于是我们的快乐好像挺简单,比如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比如买到限量版的包包,比如找到心仪色号的口红……

说它缺乏,是因为即便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还是经常感觉不快乐。抑郁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就连中小学生都有近四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于是现在的年轻人,常把“我emo了”挂在嘴边。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快乐,而这种不断追寻的过程,却往往成了不快乐的来源。我们学习了很多快乐法则,却始终不能真正快乐起来。

其实关于快乐这件事,真的有一本百科全书,那就是杨定一博士的新作——《不合理的快乐》。

杨定一拥有多重身份以及传奇经历,他13岁便考上巴西利亚大学医学系,21岁获取生化与医学双博士,27岁担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系主任。他有超过两百篇医学研究论文发表在世界顶尖期刊。

《不合理的快乐》一书是杨定一博士从医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角度,为我们全面梳理出的关于快乐的完整脉络,让我们彻底找到不快乐的根源,并最终体验到来自生命本身的喜悦。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被作者称为“合理的快乐”,主要是运用医学与科学,对“快乐”这个主题做了详尽的汇总,来解释世间的快乐与不快乐。

而第二部分被作者称为“不合理的快乐”,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追求,它是一种“存在”,是每个人本来就拥有的本性。

01.对快乐的追求,我们一直在路上

对于快乐这件事,人们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从医学、心理学,还是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人们一直试图找出快乐到底和哪些因素相关,比如物质、财富、地位、成就等等。

《不合理的快乐》一书中也列举了很多研究成果:

比如美国经济学者伊斯特林就曾经深入研究收入与快乐程度的关系。他最终发现,无论哪个社会,有钱人确实比较快乐一些,然而,如果让一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钱,整个社会并不会变得快乐。这个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

比如我们熟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以及他提出的“马斯洛金字塔”。他早期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到了晚年又把这个金字塔扩充为八层,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知性、美学、自我实现、超越八个层次。马斯洛认为底层的需求获得满足,人才有心思去注意更高层次的需求。

还有很多医学专家、神经学专家从人脑的结构、多巴胺的作用、基因等生理学领域,试图探寻快乐产生的根源,以及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快乐。

时至今日,人们对快乐的探寻仍在进行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人们总希望能够找到快乐密码,发现快乐准则。

02.总想要更快乐,反而成了不快乐的来源

尽管人们对快乐孜孜以求,尽管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带来了相当有趣的发现,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个难题,那就是透过那么丰富的科学,人们依旧没能找到获得快乐的钥匙。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世间的快乐当然离不开物质层面,如财富、名气、地位等等。然而一个人拥有的愈多,自然会期待更多,这种通过物质或享乐的方式获取的快乐,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就像富人多少还是会比穷人快乐一点点,但是代价是承受更大的压力,忍受更多的焦虑。换句话说,人们对快乐的不断追求,反而成了不快乐的来源。这好像是个悖论,对吗?

在杨定一博士看来,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快乐,离不开物质或其他条件的影响,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合理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永久的,早晚会消失。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好像很容易就能获得快乐,吃东西、购物、谈恋爱,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快乐很简单。然而,这样的快乐好像又很短暂,早晚会觉得疲乏,于是我们又常常慨叹“快乐是一种奢侈品”。

我们对快乐的追求反而成了一种负累,这种追求快乐的过程反而造就了我们的不快乐。这也就是杨定一博士说的,即便用尽“合理”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合理的快乐”依旧会消失,甚至带来更多的不快乐。

03.真正的快乐,其实不需要追求

那么,是否意味着得到真正的快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呢?真正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呢?从《不合理的快乐》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在前半部分汇总了各个领域对于快乐的探讨之后,杨定一博士在书的后半部分,给了我们一个全然不同的理解。快乐,是一种存在!它不需要有理由,也追求不来。真正的快乐,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拥有的本性,而不是在外界寻找或者追求的对象。

这也就是杨博士提出的“不合理的快乐”理念。至于如何才能达到“不合理的快乐”,书中提出首先要实现身心均衡,可以通过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均衡运动、正念和情绪管理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训练,为自己打下基础。

基础打好了以后,书中又提出,真正的修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臣服”,另一是“参”。

所谓臣服,代表包容、接纳、不执着、不对立、不批判、不依附。而臣服的练习,可以从接纳和感恩开始,肯定自己所有的状态,感恩一切的好事和不好的事。

坚持臣服的练习,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会自然宁静下来,会发现原本想不通、看不开的事情会自然看开。我们不仅能放过别人,也能够原谅自己,放过自己,从而实现永恒的快乐!

所谓参,分为两个部分,前面是肯定,后面是反问。首先体察“我”的感觉,同时肯定更大的真实。然后,轻轻地问自己:“我是谁?”

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对不对?其实书中给出了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有了一个不快乐的念头,就可以问自己:“对谁而言不快乐?是谁不快乐?”这样,通过“参”,你就可以发现,念头来源的“我”从来都不存在。

“臣服”和“参”这两个方法,是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和练习的。在《不合理的快乐》一书的最后,作者还介绍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把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练习——“IAm.”,或者译为“我在”,更为实用。

写在最后

快乐很难,人类人类历史上对快乐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却终究没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快乐的公式。我们懂得许多快乐的理念,学了很多快乐的知识,尝试很多快乐的方法,却依然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也很简单,就像《不合理的快乐》告诉我们的:生命原本快乐!快乐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去追求,因为你自己就是快乐。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一切都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快乐这件事,有这一本书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