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红茶、薯片、爆米花,美食自备。坐式、靠式、躺式、卧式,姿势任选。打CALL、吐槽随意尽兴,你可以猜想,它是一场沙龙,是一场演讲,是一场听觉盛宴,可你或许没想到,它也是佛学研讨的课堂。
所有元素都是这堂课妙趣横生的脚注。
11月26日晚,《缘起赞》沙龙之镜子与口红在法师生动的演绎中展开,在课堂中,你可以透过胡萝卜馅儿的饺子认识缘起,你还可以从镜子和口红中思维空性,你更可以在露大腿的时尚中观待缘起。
世界的本源是唯物的还是唯识的?你认为佛陀如何站队呢?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演变,唯心主义也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说。是否单凭“心净则国土净”这一句佛教流行语,就能判断佛陀站在唯心这边了?其实不然,佛陀是两边都不站,佛教既非唯物也非唯心,佛教是唯缘起,世界是因缘聚合而形成的世界。
小乘承认这个世界存在无分微尘,折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大乘唯识宗(法相宗)则认为世界唯心造,闪耀着唯心主义的光辉;站在无著菩萨的角度就又不同了。尽管如此,无论大小乘、显密宗,当中不共之处便是缘起观。
赞叹从来就是一门艺术活,宗喀巴大师通过赞叹缘起的智慧见解来赞叹佛陀。
那么什么是缘起呢?
《入中论》讲,所有缘起法,以和合为相。我们试着从一个水饺中简单了解十二因缘。
第一感觉“胡萝卜馅儿的水饺好吃”这个念头生起就是无明,其实,这世间哪有饺子?饺子就是分子、原子、量子、夸克等等,我们看到的饺子其实是一个错觉,我们没有认识到,从来没有一个胡萝卜馅儿的饺子,通过放大镜观察时,它就是物质的运动。无明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链条,比如:去吃(行),吃了还想吃(贪心)……
由无明引发的物质的生灭过程,可以相似的理解轮回。
我们经常讲“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那么,缘起和空性是什么关系?
其实,我们看到的世界和镜子中的世界无异。显现无实有,缘起故,犹如影像(眼耳鼻舌身意,眼前的东西),影像无实有,因为缘起和合而生。
好比水中之月,如何看水中的月亮?天空中有月亮,没有水看不到,太湖边有水没有月。水中之月到底在哪儿?从哪儿来,怎么跑掉了?最后出现在什么地方?其实,有因缘才能看到,没有因缘是看不到的。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非缘起之法,始终皆无有;万法缘起故,故而无自性。
往往人在快乐的时候忘记了“色即是空”,而在逆缘之时,又否定“空即是色”。好比一碗水,人道看到的是水,饿*则认为是脓血、铜汁;天道中显现的则是甘露。缘起不同,业力习气不同,显现就会不同。
缘起如何显现呢?
对着镜子抹口红,镜子那边需要口红吗?不需要。镜中的显现尽管是假的,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缘起尽管是一个假的像,但在虚幻中是缘起生。这就是差别之中见平等,平等之中显差别。
以此推之,每个人对时尚的定义不同,甚至每个人舌尖的芥末味道也不一样,每个人的思维是千差万别的。人也好,物也罢,从来没有一个标准,万法都是观待我们的内心来假立的。心前显现名为当下果,当下心念叫做未来因。
缘起就是显现,显现就是观待心,心的显现则因为习气。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心则是导演。我们的问题是入戏太深了,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演员。
缘起的分类有业果缘起、阿赖耶缘起、法界缘起等,但我们很容易掉到缘起的一些误区中。
诸如,既然一切都是空性,为何还要修道?佛陀无分别,为何能够利益众生?什么是世界的第一因?这些疑惑使我们在思维之时容易堕入边中,使凡夫之人难以通达空性。
因此,课堂的最后,法师给了一些学习缘起的忠告:
1.若要通达中观,光靠几堂讲座是远远不够的,系统闻思很重要;
2.中观是讲给有信心的笨蛋听的,除非您是极度智慧之人,否则信心非常关键;
3.获得中观见的途径,要么通过闻思获得,要么通过信心祈祷获得;
4.证得胜义谛也是靠信心;
5.由于根器不同,获得中观见的时间自然不同,发愿非常关键。
由于法师幽默、风趣的style,课堂时间过得飞快。一场妙趣横生的沙龙在不知不觉中就散场了。11月27日,《缘起赞》第七课的讨论如约在空中举行,法师主要就两个问题进行讲解。
首先是如何实修缘起?
实际上,有一点非常重要,修行的目的首先要学会接受不喜欢的人或事;
二是正确理解出离:所谓出离,并不是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而是在巨大的幻境中保持清醒。
修法主要分两种:一是世俗的修法,二是胜义的修法。
在世俗的修法中,要着重理解无常观、因果观、唯识观、慈悲观的核心要义。
缘起的特质就是一直变化,因此生活就像手中的沙,不要抓得太紧,面对各种纠纷、烦恼要学会观待各种因缘,了知无常,知道自己的角色,接受它而不是期待它,包括身体、婚姻状况等等,无论失落还是美满都应该看到无常。我们要明白,未来就是观待现在,因上耕耘,果上随缘。话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所谓世界,只不过是我们的心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万法都是由心幻化出来的。因缘聚合,习气就形成了,我们要通过发愿、发起真正的慈悲心来改变习气。
所谓胜义的修法就是抉择并串习世界的实相。简言之,可以通过中观五大因理性抉择空性。当然,即使还未通达中观推理,也可以每天经常观想自己在梦中来串习空性。
其次,在生活中如何应用缘起?例如,如何用缘起度化家人?如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通过缘起看世界?
因缘不同,每个人与佛法接触的方式也会不同。明白这点后,我们就要学会用圆融的方法帮助家人积累福报与智慧资粮,通过功德回向、帮忙供养等灵活的方式度化家人,而不是用逻辑去硬推。事实上,见修行果也是缘起的规律,在改变对方行为之前先改变其见解……对于江歌案等焦点事件,如果以缘起眼光看待,例如从因果、慈悲、唯识、空性的角度进行解读,就不会过分纠结,以致于陷入烦恼边见中。
人生、世界就是一场自编自导的戏。愿这场戏剧终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下节预告▼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缘起赞》第七课录音及PP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